频道搜索
位置 : 首页 >> 教育教学\教学活动 
  有一种幸福是成长
  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  时间:2016-11-25 17:45:14  浏览次数:279

 2016年11月24日下午,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的“致知馆”,罗琳老师和35名学生,一节数学复习课。课后,7个小组上交了“学习小报告”。字里行间,幸福满溢。从一节课生发到一种幸福的生活。外显有规,内涵有德。真的幸福一定是一种心理上的悦纳,真正的文化其实就在教室里,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个瞬间。


第一组学习小报告:
       在数学课上,我们又温习了一遍实数和二次根式。没错,今天我们的数学罗老师就上了一节关于这个主题的课程,内容分布很有逻辑,三个宝箱的问题有些困难,但是通过小组的合作,让我们将问题分析尽可能的全面,透彻。罗老师的课堂一直都很特别,但是这次特别的让我们大家都觉得很新奇,每个人都很积极参与,非常喜欢。通过了这堂课,我认识到:从初一开始到现在,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开阔了,语言变得更清晰了,说话也开始变得更有逻辑了。也许,这才是罗老师真正想要教给我们的吧。
       同时,我们也学到了关于如何研究一个课题。这次我们通过了在课前的准备,梳理;在课上的积极讨论,充分地认识到了一个学习的过程,同时,这堂课也让我们的思维更有条理性,更具有说服力,也将我们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了老师们。


第二组学习小报告:
       实数与二次根式是近一年前的知识,对于现在的我们已不像当初那样为之困扰。在这节复习课前,老师就让我们分小组去做知识结构图,然而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只限于知识的层面,做出来的东西只是抄书而已。甚至前一天晚上的我们翻遍数学书,“恶补”之前的各种知识点。
本以为迎来的又是一堂满是数学概念、数学例题的知识全解课,然而在课上罗老师用了三个宝箱,里面有1~2个小问题来引导我们。这些问题与知识点无关,但是从另一种角度打开了我们学习数学的思路,甚至提升了我们的思想层面。
       在这节课上,平时不爱发表意见的同学开口了,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,与我们进行讨论。我们从一个数学角度的问题,对数学有了不同的认识,还思考到了生活,甚至社会的发展,展现了强大的求知欲。明白的不仅仅是如何去复习,更了解了如何学习,如何将问题思考的更有深度,带来的益处会影响我们更久。若说知识点是微观,那这节课讲述的就是宏观。从数学学习到思考如何探索科学,让我们收获颇多,感受更多。希望以后的我们会因为这节课不仅学会学习,还学会如何思考。


第三组学习小报告:
       二次根式和无理数是我们在一年前学过的知识,现在回过头去重新面对它们,有一些新的感受。一年前学习时不懂知识的前后呼应性,在学习时不能有目的地去学习,只能看到眼前的知识而不会有长远的展望
       这一次通过“知识梳理图”来辅助学习的过程不但是复习了前面学过的知识,更是将为什么学习这些知识进行了深度的解析。知道了学习知识的安排中的目的性,结构性和严谨性。
课堂上,罗老师通过三个问题来一步步引导同学们来复习二次根式,而小组学习的方式也刺激了同学们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性。在讨论的过程中取长补短,再次完善知识。
课上的提问环节用问题和奖励的方法激发每个小组积极讨论,积极发言,在互相竞争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复习。
       课后,又通过评比和写“学习小报告”的方法梳理一节课的收获,效果事半功倍。就在老师一步步牵引的过程中,我们一步步的成长与前进,逐渐清晰自己的思维和逻辑。同时掌握了复习和学习的思路,认识了学习的过程性和连续性,使我们每个人都感受颇多,受益匪浅。


第四组学习小报告:
       今天,罗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特别的复习课。对于初二的知识,将要面对中考的同学们觉得它们毫无压力,甚至是小菜一碟。但是一实战,同学们才发现数学的知识没有那么简单,就算是你熟悉的已经不能再熟悉的知识。
开始上课,老师抛出了三个大小不一的宝箱。一听奖励丰厚,同学们不禁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。没想到的是,第一个问题就难倒了大家。于是,同学们马上开始了激烈的讨论。在讨论的过程中,组员们积极发言,迫切的想要说出自己的想法。人多力量大,五个组员的想法碰撞出激烈的火花。
时间飞逝,就在不知不觉间,数学课在同学们的讨论与发言中,结束了。在获得了小奖励的同时,我们也收获了,成长了。
       1.同学们在制作知识结构图时,不仅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记忆,也促进了组长的管理与分配能力,组员们的团队协作与执行力。
       2.在给别的小组打分时,我们看到了他人的优点,在将来的整理中取长补短。同学们也学着客观的评价他人,不再意气用事。
       3.在邀请老师和小组展示的过程中,同学们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勇气,增加了经验。
       4.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,不仅学会了表达,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倾听,倾听他人的想法,倾听老师的指导。同时,学会了灵活运用已有知识,学会总结与表达组内的讨论结果。
       5.课后的思考更发散了我们的思维,培养了我们对钻研数学的兴趣和热情。
       总体的来说,我们组的每一个同学各有各的收获。老师辛苦了!


第五组学习小报告 :
       今天我们开展了一次复习实数和二次根式的复习课。在还没上课的时候大家都很期待如何去上这节复习课。不过等到上课的时候大家就一目了然了~罗老师一共在课上问了3个问题,每个问题都有几小问,不过出奇的是我们小组每个问题都起码答了1个问题,还是可喜可贺的!在这次课程中,我们小组学到了初二没研究的难问题,并一一都解决了,很是开心。
课上还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使这块内容更加清楚,也易懂了。而且大家都积极的配合的很好,用了这种复习方式我们感觉真是事半功倍,非常有效,希望还能有这样的复习课,期待ing~~~


第六组学习小报告:
       孔子说:“温故而知新”复习是为了更好的学习。今天我们就对初二上的知识——实数和二次根式上了一节复习课。虽然,这一章的知识都忘的差不多啦,但好在课前有做知识整理图,在同学们一言一语中,一笔一画下,又把这一章的知识重新塞进了脑子里。再次的学习后,明显的发现我们的学习能力,思维能力,思考的深度在一年的锻炼里得到了明显的提升!课堂上,在老师的“诱惑”下,一步步向上迈,同学们的回答越来越精彩,越来越清晰。但比起复习知识,学习复习的方法更为重要,尤其是我们也进入了初三阶段。而有奖励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发言的欲望更加强烈,三个问题浓缩了这一堂课的精华,小组讨论丰富了我们的思想,比赛似的教学点燃了我们的斗志!课后发现,认真上好这节课,比做海量的作业有用的多,简单的多!更让我们成长了更多!


第七组学习小报告:
       今天的数学课罗老师带领我们复习了“实数和二次根式”。开始时同学们都信心满满,但本以为很esay的问题却难住了我们(至少难住了我们组),课上我们只回答了一个问题,而课后通过与本组的老师交流归纳总结才发现了问题,同时也明白了这些课的意义,现在我们面临选择:做题机器还是有思维的人。答案肯定是后者,在选择的同时也为我们规划了不同的努力方向,我们最终的目标是锻练思维能力和数学的表达能力,但在这节课上课前1秒我们还是做题机器,不知道不说这节课对我们影响深远,新的教学方法引发了新的思考,新的思考又创造了新的人生,新的人生则又赋予了我们不一样的自己。

课后一名组员感叹:唉,还是太年轻了!一旁的老师回答道:你以后会懂的。我想我们已经懂了,但我不确定,我至少能肯定,宇宙中的五个微小的人类在今天被一节课改变了。